<form id="okjwd"><tr id="okjwd"></tr></form>
        1. 返回主頁

          1.14億糖尿病患者 移動醫療難承受之重

          從相關機構的統計數字來看,我國糖尿病人1.14億,占全球糖尿病人數的三分之一,糖尿病患者最大的難題是保險的長期“裸奔”,移動醫療平臺欲打破這一現狀與保險機構聯手來破局。近日,國內互聯網保險服務平臺大特保發布了國內首款全線上糖尿病保險“退糖鼓”,并與國內三大糖尿病健康管理平臺掌上糖醫、微糖、血糖高管合作,向用戶推出綜合服務包。眾安保險聯合騰訊、丁香園,量身定做“糖小貝”糖尿病并發癥保險。

          這些移動醫療平臺的想法是:通過每天監測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況,及時提醒并監督他們每天的用藥和飲食,避免引發并發癥。這種方式也可以為保險公司進行“控費”,從而激發保險公司為慢性病患者付費的意愿。這種模式在國外有先例,美國個人健康管理移動醫療公司WellDoc通過其打造的糖尿病管家系統幫助保險公司減少長期開支,保險公司愿意為用戶支付超過100美元/月的費用,WellDoc則通過保險公司收費盈利。

          這對于糖尿病患者是件好事,但在中國能否行得通呢?從我國醫療體制來看,相比美國醫保和商保的打通,美國商保付費比例已占30%,而在我國,90%的看病人群是醫保付費,商保僅占不到5%與醫保是兩個獨立的體系。對于保險公司而言,沒有利益訴求點,保險公司沒有動力來為移動醫療買單。

          “目前保險公司推出的糖尿病保險也只是短期險種,例如大特保為1年,糖尿病患者在1年之內不可能成為一個嚴重的糖尿病患者或有并發癥。因此,短期險種對糖尿病人群并無多大意義。”一位太平洋保險相關人士認為,但如果設計為周期長的險種,保險公司會非常謹慎,怕賠不起。

          讓保險公司買單只是“假設”

          據相關數據顯示,最近幾年,中國因病死亡的人數46%是糖尿病并發癥患者。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平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,將引起截肢、失明、腎衰。因此,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掌握自己的血糖指數。目前,市場上出現的一些可穿戴設備可以隨時監測到你睡眠、運動量、心率等。這對于糖尿病患者很重要。“當你運動越多心跳會慢,心跳每下降10次,糖尿病和心臟病發病風險可以降低30%。例如,心率監測則可以替代私教,它可以告訴你,去健身房跑多少公里,舉啞鈴多少下就可以達到效果。”悅糖CEO楊玉峰認為。

          因此,用戶需求激發了一大批糖尿病APP的出現,一批可穿戴設備的功能也以健康為主打。除了用戶花錢買硬件之外,這些移動醫療平臺仍然難以促動用戶付費。因此,一批移動醫療平臺開始打起了保險的主意,他們表示,可以通過對患者平時的數據監測和干預來為用戶控費。這自然是說服保險公司的一個理由。

          但國內幾家大的保險公司卻并不“感冒”,現實是無法滿足他們的利益訴求點。“保費太高,用戶不買單;保費太低,保險公司風險太大。”上述太平洋保險人士認為。最早推出糖尿病險的是昆侖健康保險,但保費太高最終并未被用戶認可。

          “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他需要防止大概率事件發生,要保證賠付出去的錢低于最終收到的錢才能盈利,保險公司難點是如何設計保險產品。”艾瑞咨詢秦澤西表示,保險公司在無法從醫院手中獲得患者的看病信息和數據的前提下,他們很難為用戶設計產品。另外,每個保險的上市需要保監會批準,最后落地也需要一段流程。

          “羊毛出在豬身上狗買單的互聯網思維,在保險上無法見效。”一位行業人士認為,糖尿病險種需要基于實踐積累后的經驗做風險預測,保險公司沒有動力去為移動醫療買單。

          從目前移動醫療企業與保險公司合作來看,仍是用簡單的合作模式,移動醫療平臺商為保險公司推保險,為他們的客戶提供免費線上服務,保險公司為移動醫療平臺進行線上引流。

          一切要待政策破冰

          1.14億這個龐大的人群,讓保險公司和移動醫療平臺都看到了市場的前景。另外,一直備受關注的商業健康險稅優政策在今年5月份落地,政策指出,經過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,借鑒國際經驗,開展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試點,鼓勵購買適合大眾的綜合性商業健康保險。對個人購買這類保險的指出,允許在當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。政策的落地一時間讓大家看到了商業健康險“春天”的到來。這也讓保險公司從中觀望。“是否今后醫保的一部分費用會給到商保。”

          在臺灣,針對糖尿病患者實施了一個共同“照護”計劃,由政府牽頭,醫保、商保、醫院、社區、營養師、護士、醫生成為一個整體來共同看護糖尿病人群。這個項目規定,如果糖尿病患者在3個月內找不到,或者不按照該機構給的指導做糖尿病的監測和管理,該患者將被踢出去。數據顯示,2013年,70.7%糖尿病患者(118萬人)接受了糖尿病共同照護團隊的治療,小于70歲的臺灣糖尿病患者早發性死亡個案從1997年44.4%下降到2013年29.3%,每年都呈現逐漸遞減的趨勢。

          一位移動醫療人士認為:移動互聯網只是一個載體和技術手段,移動醫療最核心的還是解決用戶需求,而破冰仍然是政策上的支持。

          您可能也感興趣:
              悅糖CEO楊玉峰:我們不做醫療做的是解決方案
              問題來了!為什么有些人喜歡劈腿?
              讀懂男人你會更幸福 10個技巧點醒你
          国产一级无码AA片免费看

          <form id="okjwd"><tr id="okjwd"></tr></form>